2023級生态學專業(專業代碼:071004)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标
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人文素質的複合型科技人才,有着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的棟梁之才;掌握生态學基本理論與知識,了解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海南)、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國家公園等生态學相關重大戰略與工程;具備生态學、生态規劃、生态經濟與管理以及環境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科研單位、教育、規劃部門、環保部門、林業與氣象水文以及生态建設和環境保護企業等相關單位從事生态學研究與保護、自然資源管理、區域規劃與設計、生态農業建設以及環境生态修複等工作。
二、培養規格
(一)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修業年限不少于3年,最長不超過6年。
學生完成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成績合格,準予畢業。達到規定要求的,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二)知識、能力、素質要求
1. 知識要求
主要學習生态學、生物學、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數理化基礎和人文社科知識,具備語言文字規範化能力,掌握紮實的學科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較強的教學、科研和管理能力。
2. 能力要求
(1) 掌握現代生物學、生态學、環境科學基本知識與技能和生态恢複、生态區劃、生态監測與評價、自然教育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2) 熟悉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設、國家公園等有關政策與法規。
(3) 了解生态學的發展曆史、現狀、前沿與趨勢。
(4) 具有初步的實驗設計和分析數據的實際能力,具備一定的批判思維能力;具有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具備繼續深造的潛力。
3. 素質要求
具有完善的生态學知識結構,具備較高的理論結合實際的綜合素質;在生态學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化視野,了解國際前沿與動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掌握至少1門外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
三、專業核心課程
普通生态學、生理生态學、普通生态學實驗、生态系統生态學、進化生态學
四、課程修讀順序拓撲圖

五、主要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
(一)主要課程
普通生态學、生理生态學、普通生态學實驗、生态系統生态學、植物生态學、動物生态學、生理生态學、分子生态學、城市生态學、海洋生态學、進化生态學、自然地理學、保護生物學。
(二)創新(創業)課程
創新(創業)課程、社會調查及創業實踐。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專業實驗)
專業實踐類課程設置有閱讀計劃1、閱讀計劃2、生态學專業綜合實習、數據分析與論文寫作、研究設計與數據處理、科學哲學與研究方法、環境影響評價、自然保護地及大型綠地規劃管理、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有普通生态學實驗、分子生态學實驗、海洋生态學課内實驗、城市生态學課内實驗;部分專業選修課設置的課外實踐或課内實驗。
七、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
第二課堂成績單是指要求和鼓勵學生自主參加各種有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課餘活動,并分層次規定相應學分的一種培養安排。本專業的素質拓展活動主要有: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學術創新、創業、文化藝術、社團活動、法律援助等。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不屬于課程學分。
八、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畢業應修總學分共計174學分,包括必修課程學分、選修課程學分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
1.必修課程143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程40學分,學科基礎課程51學分,專業必修課程30學分,實踐教學課程(獨立開設)22學分。
2.選修課程至少28學分,其中:
(1)通識類選修課程至少7學分,其中:人文通識經典類課程至少3學分,科學精神與職業素養類課程、公共藝術類課程至少分别修讀2學分;
(2)專業選修類課程和跨專業選修類課程合計修讀至少21學分。其中,跨專業選修類課程由學生自願選擇是否修讀,修讀學分不超過6學分。
3.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至少3學分。